语言接触
语言接触
社会语言学
- 研究语言与社会
- 研究语言在社会不同场合、不同群体之使用
- 研究社会不同情况如何影响语言之使用
通用语
说不同语言的人,为了沟通便利,选择用来作为社交、商贸沟通用途的语言
::: UNESCO赋予的定义
“一种母语不同的人习惯使用的语言,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”
:::
中世纪时期,有一叫做Lingua Franca的通商语言在地中海港口广泛使用, 此语言是一种混杂语言 pidgin (由法语、意大利语等语言混合而成)
通用语可以是因为商贸需要等而自然产生,也可能是政府设立的。
现今和过去的通用语
- 法语:以前是外交通用语
- 英语:全世界的通用语言,国际空中交通管制的通用语言
- 拉丁语:是罗马帝国和西方基督教千年来的通用语言
- 希腊语:是东方基督教的一种通用语言。
拉丁语和希腊语作为部分地区的通用语。
普通话
- 音系:以北京话为基础
- 词汇:以北方话为基础(来自中国北部、中部和西南部的汉语方言)
- 语法: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
混杂语言/ 皮钦语
两种(或以上)语言混合,介于两种(或以上)语言之间,兼有这些语言的语法特点
案例:Chinese Pidgin English (CPE) 皮钦语英语
皮钦语
Pidgin:“一种接触性的白话,通常不是任何其说话者的母语……它的特点是词汇量有限,消除了许多语法设备,如数字、性别,并大幅减少了冗余特征。” (德坎普,1971)
Why did pidgins arise?
- 需要交流的不同语言社区之间的长期和定期接触
- 缺少一种广泛的、可使用的通用语言
在 17、18 和 19 世纪,中国、非洲和美洲沿岸出现了许多皮钦语,以容纳欧洲人。
洋泾滨英语
18世纪:澳门和广州的贸易
- 禁止对外汉语教学
- 洋泾浜英语(CPE)在葡萄牙语的影响下发展起来
案例:Compradores 买办(葡语 “buyers”) 负责翻译
19世纪:中国南方的欧洲人定居点
- 第一个通商口岸:Hong Kong 香港, Guangzhou (Canton) 广州, Xiamen (Amoy) 厦门, Fuzhou 福州, Ningbo 宁波, Shanghai 上海
- 中国洋泾浜英文发展
书面记录,包括歌词本、书信、回忆录、 航海记录等
Ping-Wing he look-see, tinkey fun
Two piecee man who shleep in sun
Olom man talkey, 'No can walk!' By'mby rain come--welly dark Have got water, welly vide.
Maskee! My wantchey go topside Topside-galow!
相关信息
- 最早由中国人编写的英语课本是1860年出版的《华英通语》。
- 也用粤语来表示英文发音
- 唐廷枢的《英语集全》(1862年),分6卷出版。
- 用汉字表示英文的短语集
- 在空白处的附加条目中给出了广东话的对应词,即广东话的对应词。
- 缺少动词变形:whafo no have see taipan sot langim?
- 使用 have/hab 作为辅助:have bring rice this voyage?
- 带有假设的条件句:spose likee can do
- 浊辅音和清辅音之间没有区别:例如,din “ten”
- CV(C) 音节结构,避免辅音簇,例如 popa ledda = “proper leather"
- no v, r or th sounds : belly = very, dat = that, tinkee = think
- 语前否定: no can maykee
- classifiers: one piece wifoo “a wife”
- 时间副词的放置:he every day tipsy -> “He gets drunk every day”
20世纪:CPE的衰落
- 中国和传教士学校开始教授标准英语
- 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的外国定居点被解散了
皮钦语在香港最后一次被中国的 "黑白阿妈 "和厨师使用是在1960-1970年代。
克里奥尔语/ 归融话
克里奥尔语是一种语言,起源于洋泾浜语,最终通过儿童学习成为语言社区的第一语言。即,混杂语成了一些人的母语。
Tok Pisin
- 一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广泛使用的基于英语的克里奥尔语(三种官方语言之一)
- Tok来自英文“talk”,也有“单词”、“语音”、“语言”的意思; Pisin 英语“pidgin”
- 托克皮辛语;由美拉尼西亚的皮金英语演变而来,曾经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。
- 以英语为基础的皮钦语,在19世纪发展起来,在讲英语的商人和本地居民之间使用。
- 由于新几内亚的语言非常多样化,皮钦语也被作为土著居民的通用语言。
- Tok Pisin 在整个 20 世纪逐渐被克里奥尔化
Creolization
克里奥尔语远比孩子们长大时听到的洋泾浜更丰富、更复杂。
儿童如何能够在比德文的初级输入的基础上构建克里奥尔语?洋泾浜被孩子们重新分析,他们与生俱来的语法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它,因此它成为一门成熟的语言。
借词
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, 不断吸收外来词是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途径之一。
英语吸收汉语借词的方式
音译法
用英语拼音文字按照汉语借词原来的读音译成的借词
气功 阴 阳 胡同 叩头
qigong yin yang hutong kowtow
有的音译借词初借时是按威式拼音拼写的, 如T’ai chi (太极)、Litchi (荔枝) 等。
威妥玛式拼音法(Wade - Giles Romanization), 简称威式拼音法。中国清末至1958年中文拼音方案公布前,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。
威式拼音法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、地名等。
Mao Tse-tung (Mao Zedong)
Canton (Guangzhou)
Lao Tzu (Lao Zi)
Peking (Beijing)
意译法
保持汉语的内容,按照其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 一个新词,意译出来的词在英语中大多以短语 形式出现。如 winter melon, gang of four 等。
合成法
在事物名称或概念前加上 China、Chinese、Sino 等描写成分,再和英语中已有的词构成复合词, 如 Chinese costume、Chinese dragon。
这种复合外来词还包括半音半意构成的借词,如 Peking Man、taikonaut
Chinese costume (唐装)
Chinese dragon (龙)
Peking Man (北京猿人)
taikonaut (中国宇航员)
中国宇航员(由中文拼音 taikong 太空 和 astronaut 缩合而成):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解释为“A Chinese astronaut”
汉语吸收英语借词的方式
音译法
按照英语原词的读音译成借词,如巴士 (bus)、的士 (taxi)、多士 (toast)
半音半意译法
把外来词一分为二,一半采用音译,一半采用 意译,如:蛋挞 (egg tart), 呼拉圈 (hula - hoop) 等。
音译加汉语表意语素
为了使借词能更清楚地表达原词的意义,先音译 其词,再加上表示类属、特征的汉语语素。
ballet、 sauna、AIDS
芭蕾舞 桑拿浴 愛滋病
音意兼译
兼顾外来词的读音和词义,用接近原词特点但 又非原词词义的汉字进行改写,做到「音意合璧」。
奔驰/宾士 (Benz)、奔腾 (Pentium) 等给人一种快 捷、高效的感觉。
意译法
按照英语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成原理直接翻 译成汉语借词。如跳蚤市场 (flea market)、绿色环保标志 (green logo)、试管婴儿 (test - tube baby)、等
原文移植法
许多英语词直接以英语的形式或英汉夹杂的形 式出现在汉语中,以避免音译或意译繁琐的不足。这首先包括在新闻和科技语体中运用的大 量缩略语和简称 。
例:“设置头像的联络人仅支援存储在手机中的 联络人,若您的联络人存储在SIM卡中,请 先将联络人复制到手机中再进行上述操作。”
你知道SIM的全写吗? SIM (专用资料卡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)
语码转换/语码混合
- 语码转换:在单个对话的上下文中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之间切换
- 语码转换:仅由双语者使用
- 借用:相比之下,单语者经常使用。
- 语码混合:在一次谈话中,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语言品种之间转换。
有时,“语码转换”专门用于指句内语码混合